当前您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 教学科研 > 正文

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行走的思政课 “逐光课堂”第四期——“信仰的力量”实践教学

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5-06-01 浏览量:
作者:张枫 审核:郝兴娥

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大思政课”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,充分发挥太原解放纪念馆的红色资源和历史文化优势,提升我校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,5月30日上午,马克思主义学院“行走的思政课——‘逐光课堂’?信仰的力量”第四期活动在思政虚拟仿真教学中心成功举办。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赵荣主持,2023级百余名学生代表参加。

太原解放纪念馆带来的这堂走“新”更走“心”的思政课,突破传统思政教育的单向灌输模式,课堂运用沉浸式故事讲述、互动问答、情景视频展播等多元化教学手段,推动理论知识与历史实践深度融合。在沉浸式故事讲述环节,《铁骨柔情徐会云》生动呈现了共产党员深厚的家国情怀与细腻的家庭情感,令现场同学深受触动。学生代表王笃歆表示,徐会云烈士的事迹让他深刻认识到,坚定的信仰能够使人无惧生死。作为太院学子,定当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。革命文物故事《厚厚的眼镜满满的功勋》以一副破损的老旧眼镜为切入点,讲述了开国上将王新亭的浴血奋战历程,传递着信仰与忠诚的力量。

互动问答环节气氛热烈,同学们积极踊跃抢答,展现出对地方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和扎实储备。当被问及“太原解放纪念碑的高度”时,同学们迅速答出“49.424米”,这个数字代表着太原解放的重要时刻——1949年4月24日。在回答“太原解放的意义”时,有同学指出,太原解放不仅终结了阎锡山在山西长达38年的统治,更如党中央贺电中所述,使山西全境得以肃清,华北地区趋于巩固,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里程碑,彰显出革命先烈“敢教日月换新天”的无畏豪情。

赵荣在课堂总结中指出,“行走的思政课”是学校思政教育的创新举措,旨在引导学生走出传统课堂,在鲜活的历史场景和社会实践中接受思想洗礼,提升思想政治素养。希望同学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深刻领悟革命精神的内涵,传承红色基因,勇担时代使命,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,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。


返回首页

邮编:030032   电话:(0351)8378006

地址:山西省太原市唐槐产业园区汾东大街7号

版权所有?日韩无码一卡二卡三 晋ICP备07001536号-1  
晋公网安备14019202000232号